不完美的结局,完美的电影

频道:旅行 日期: 浏览:1850

如果你是一位母亲,他就是一个惹人怜爱的儿子;

如果你是一个孩子,他就是一位坚强如山的父亲;

如果你是一名妻子,他就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丈夫;

如果你是一个女人,他就是内心深处的完美情人;

如果你是一个男人,他就是一个义重如山的兄弟;

如果你试图伤害孩子,他就是你脸上那记愤怒的拳头;

……

似乎是一个完美的人,但他的首要身份却是劫持孩子的越狱强盗,终究还是死在了警察的枪下。

仿佛一个疲累的人,静静躺在绿草丛之中,凝望湛蓝的天空,心中那片完美世界,随着直升机的螺旋桨渐渐远逝、远逝……

老片重温,《完美的世界》,完美的电影,不完美的结局,完全的感动。

第一次,是多年前,在昏黑杂乱的录像厅偶然得看,从此,念念不忘。

这是孩子和强盗间的故事,也是儿子和父亲间的故事,是令人感动的成长教育。电影无论情节、细节设置,还是台词、表演都无懈可击,并有诸多闪光之处。凯文·科斯特纳饰演的强盗海恩斯也成为我观影生涯中最喜欢的角色之一。

与其说这是一场劫持,不如说是一场上天注定的邂逅,让海恩斯阴差阳错的担任起孩子的“父亲”,乘坐他口中的“时间机器”,让孩子经历了其生命中最快乐的一段旅程,获得了家庭所不能带给他的,属于一个小男孩的最重要的成长。

这同时也是海恩斯生命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,他把自己小时候想要而不得的爱都给了这个被他劫持的孩子,他仿佛看到了心中那个完美的世界,就在他和孩子之间,那么近,却又那么远,终被无情的剥夺。

这样一部完美电影所带来的情感体验,语言所能传达的真是太过表面,只有用心去观看,才能深深体会到心灵的震撼。

与这部电影主题不太相关的一个名词叫“斯德哥尔摩综合症”,又称人质情结,指被绑架的人质对绑架者产生某种情感,甚至反过来帮助绑架者的一种情结。

1973年8月23日,两名劫匪闯进斯德哥尔摩的一家银行打劫,之后扣押6名银行职员当人质。6天后,绑匪被制伏,人质获救。出乎意料的是,人质在被救出之后,并不为此高兴,反而对警察表现出明显的敌意。更令人惊奇的是,其中一位人质竟然爱上了绑匪,跑到监狱要与他私定终身,而另一位人质则搞了一个救援基金会,四处筹钱请律师为绑匪脱罪。

以此概念来关照这部电影,被劫持的孩子明显患上了“斯德哥尔摩综合症”。

但当我们用理性的名词冷冰冰地给事件定性之后,就往往会忽视事件过程中,那活生生的人物所经历的感情波动。

电影往往为我们展现理性事件背后的感情波动,而电影一旦成为理性思考的工具,就会显得那么枯燥和使人昏昏欲睡。所以,好电影总是充满感情的!

与“斯德哥尔摩综合症”有关的另一部影片是阿尔·帕西诺主演的《热天午后》,根据发生在纽约的一次真实银行劫案改编,和斯德哥尔摩的那次劫案有很多相似之处,喜欢帕西诺的朋友可以一看,因为影片基本是他的独角戏,每时每刻都是他的表演,绝对可以让人大饱眼福。